认识阿尔茨海默病,守护老年人的记忆家园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3-29 07:50 阅读量233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在老龄化社会的浪潮下,有一种疾病正悄然威胁着众多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 —— 阿尔茨海默病。当熟悉的面孔变得陌生,当回家的路迷失方向,当最亲近的家人被遗忘,这些看似荒诞的场景,却是无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正在经历的残酷现实。究竟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它为何如此 “狡猾”,又该如何应对?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一、揭开阿尔茨海默病的面纱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通俗来说,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逐渐丧失记忆、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性格和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它多发生于 65 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尽管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它可能与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有关。家族遗传史在发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其他人的患病风险会明显上升。


二、警惕:早期信号别忽视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早期阶段,就会发出一些不易察觉的“信号”。最常见的症状是记忆力减退,特别是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例如,经常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原本熟悉的工作或活动变得难以完成,像一向擅长做饭的老人,突然忘记烹饪步骤;语言表达出现障碍,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说话含糊不清,让人难以理解;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出现偏差,搞不清日期、季节,甚至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如果家人出现这些症状,千万不要简单归结为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


三、探寻:中期的困扰


病情发展到中期,患者的认知障碍会愈发严重,记忆力进一步衰退,不仅近期记忆受损,远期记忆也开始出现问题,可能连过去的重要经历和亲人都难以记起。在日常生活中,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活动变得困难,需要他人协助。他们的精神和行为问题也更加突出,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无端怀疑家人或邻居偷东西;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焦虑、抑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给照料者带来极大的挑战。


四、晚期:沉重的负担


到了晚期,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终日卧床,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身体机能也逐渐衰退,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压疮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这一阶段,不仅患者本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整个家庭也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五、防治结合:共同应对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 N -甲基- D - 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等,它们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精神和行为症状。非药物干预同样重要,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都有助于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此外,认知训练也能刺激大脑,延缓认知衰退,比如玩拼图、做手工、阅读书籍等。


对于照料者来说,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耐心,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保持尊严,积极面对疾病。同时,照料者也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学会合理调节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积极投身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工作。当全社会共同关注,患者与家属便能感受到温暖与支持,携手对抗疾病,守护记忆家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