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如何科学应对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3-09 09:09 阅读量2778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会面临皮肤瘙痒的困扰,这种不适可能影响睡眠、情绪甚至生活质量。本文将系统解析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您或家人找回舒适肌肤。




一、为什么老年人更易出现皮肤瘙痒?


1、皮肤生理性衰老

屏障功能减弱:老年人皮脂腺萎缩,皮肤分泌的油脂和天然保湿因子减少,导致角质层变薄、锁水能力下降,皮肤易干燥脱屑(医学称“老年性皮肤干燥症”)。

神经敏感度改变:皮肤神经末梢对刺激更敏感,轻微的干燥或摩擦即可引发瘙痒。


2、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尿毒症、肝胆疾病等可导致代谢产物蓄积,刺激皮肤神经。

甲状腺功能异常、恶性肿瘤也可能伴随顽固性瘙痒。


3、药物副作用

部分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或直接刺激神经。


4、环境与生活习惯

过度清洁(如每天热水烫洗)、使用碱性肥皂、冬季暖气房干燥等均可加剧皮肤干燥。


二、日常护理四步法:从源头减少瘙痒


1、温和清洁,保护屏障

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时间不超过10分钟,避免搓澡巾大力摩擦。

选择pH值5.5-7的弱酸性沐浴露(如含燕麦、神经酰胺成分),减少使用肥皂。


2、科学保湿,锁住水分

黄金时机:洗澡后3分钟内全身涂抹保湿霜,此时皮肤含水量最高,锁水效果最佳。

成分选择:优先选用含尿素(5%-10%)、甘油、凡士林、乳木果油的霜剂或膏剂,避免含酒精的啫喱产品。


3、衣物与环境管理

穿着宽松纯棉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刺激。

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


4、止痒应急处理

冷敷: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敷于瘙痒部位,每次不超过5分钟。

轻拍代替抓挠:剪短指甲,瘙痒时用手掌轻拍皮肤,避免抓破引发感染。


三、何时需要就医?专业治疗手段解析


若调整护理方式2周后仍无改善,或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

1、瘙痒伴皮疹、渗液、结痂;

2、夜间瘙痒严重影响睡眠;

3、伴有体重下降、尿量改变等全身症状。


常见治疗方案:


1、外用药物

轻度湿疹: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连续不超过2周。

局部神经性瘙痒:辣椒素软膏(需医生指导使用)。


2、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缓解过敏相关瘙痒,但可能引起嗜睡,服药后避免驾驶。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针对神经源性瘙痒,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物理治疗

窄谱紫外线(UVB)光疗:适用于顽固性瘙痒,每周2-3次,需专业机构操作。


四、警惕三大误区


1、“热水烫洗能止痒”
高温虽能暂时麻痹神经,但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越洗越痒。


2、“偏方泡澡治百病”
艾草、醋等泡澡可能刺激受损皮肤,诱发接触性皮炎。


3、“激素药膏不能用”

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低效激素是安全的,自行滥用强效激素才可能引发副作用。


五、特别提醒:关注隐藏疾病


持续全身性瘙痒可能是内脏疾病的信号,建议每年进行:

1、空腹血糖、肝肾功能检查

2、甲状腺功能筛查

3、肿瘤标志物检测(尤其突发顽固瘙痒伴体重下降者)


皮肤瘙痒绝非“忍忍就过去”的小问题。通过科学护理、及时就医和慢性病管理,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显著改善。愿每位长者都能拥有舒适健康的晚年生活!


小贴士:子女可为父母准备

1、无香型保湿霜(按压泵设计更方便患者使用)

2、纯棉手套(睡眠时佩戴防止无意识抓挠)

3、温湿度计(帮助监测居家环境)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