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深圳资深老公务员、老党员的治痔的心路历程!

刘付英聪医生 发布于2019-01-06 20:34 阅读量9521

本文由刘付英聪原创

      2019伊始,清晨的一丝曙光穿透云层,驱走了黑暗,带给了大地光明。不久前,困扰多难的便血问题正式宣告解决,这新年第一天的空气都特别香甜,让人神清气爽。

     回忆起以前的便血症状,仍心有余悸。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的痛感,但每每正式开排之前,马桶已是一片通红,心里就开始嘀咕这流出来的血究竟有多少mls,得吃多少饭才能补回来。早晚各一次,日复一日,排便逐渐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虽对便血的危害性心知肚明,但因20年前曾经遭受过传统肛肠手术的痛苦,于是得过且过,迟迟不敢面对第二次手术。直到去年11月,在进行其它检查的时候被宣告已经导致贫血,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了。

     我来到了深圳市中医肛肠医院,向门诊部副主任刘付英聪医生求医。来之前略做了些功课,对刘付主任有些了解,知道他在一些互联网医生评比网站人气比较高,粉丝比较多。初见刘付主任,年轻帅气,却很难与那个有1600多万粉丝的医生联想在一起,毕竟长期以来我们都相信医生越老越有经验,心里略有打鼓。

      但是,这一次门诊,却深层次地刷新了我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医生的固有印象,刘付主任非常耐心地询问病情,不厌其烦地与我互动沟通,经过十分慎重而认真的交谈后才确定需住院治疗。我认真地看了时间,第一次门诊时间超过了15分钟。印象里是我在深求医史上第一次与门诊医生交流时间超过5分钟的。而这次住院手术的经历,不仅是治疗好了身体的病痛,更是少有地感觉到了这里医患之间以及病患之间的和谐,于是从内心里主动产生了做些记录的愿望。因为这一次,确实感受到了不同。

      首先是人仁。 刘付主任是一个有温度的医生,整个手术和康复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他对病人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无微不至。首先他非常用心,一切以治好病痛同时减少病人痛苦为出发点,真正地体现了以人为本。麻醉后,整个手术过程中刘付主任和我轻松聊着天,手术室的其它医护人员也参与进来。正天南海北地侃着侃着,刘付主任宣布手术已经做好了。说心里话,整个过程我一点都不紧张、也没有任何疼痛感。待到我基本康复以后,刘付主任告诉我,其实手术时他自己很紧张,因为我这个手术的部位相对比较高,而且我是偏容易出血的体质,他曾经一度很担心我手术过程出血的问题,但因为怕我紧张影响手术,故而一直都没有告诉我。

       其次,刘付主任非常有责任心。在手术方面,他是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不仅为病治愈病痛,甚至对术后肛门的美观等方面都有所考虑。为了让病人康复后不复发或者尽量少复发,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介绍术后的锻炼方法,并不断推动给他的病人。术后第一星期本是病人最痛苦的时期,医院采用了注射长效麻醉药剂的方法为病人减少病痛,刘付主任曾专门回母校下了许多功夫研究麻醉药剂的最佳注射方法。 只要是他手术的病人,他会充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每日亲自为每一个病人查看一次伤口并换药,尽管他本来可以让病人找值班医生换药、尽管这给他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尽管这甚至可能会占用他自己的许多私人时间,他并不计较。每天下班后,刘付主任会亲自去挨个看望他手术的每个病人,了解情况,仔细询问伤口疼否、大便顺否、便有血否等很具体的问题,然后做些叮嘱。

      此外,刘付主任还难能可贵地体现了一个医生的耐心,这正是目前大部分医生在面对病人及其亲属时做不到的。病人总难免是焦虑、担心的,由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的缺乏,问的一些问题可能确实会很幼稚,或者在医学中尚处于两可之间不好回答,但病人往往要的就是yes or no。据我观察,刘付主任从不回避病人的提问,至少我自己就问过不少“傻问题”,刘付主任并没有不耐烦的搪塞,他尽可能地把道理说得更浅显易懂一些。曾经有一次听他跟旁边的年轻医生说,对病人的疑惑,要尽量解答,尽管很难,至少要让病人宽心。另外,可能会增加病人心理负担的话,尽量少说,让病人愉快地康复就好了,专业的事情应该就是由我们来处理的。因为我手术的部位相对较高、易出血体质、敏感怕疼,刘付主任在换药时特别地小心,在进行每一步操作之前都会事先做个提醒和安慰,让我尽量放松,这样可以较少很多痛苦。记得有两次了解到我大便不够顺畅后,刘付主任亲自帮我注射开塞露。对我这个问题多多的病人他并没有心生厌烦,而是一直强调,大便有问题确实不能硬排,不要怕不方便,可以要求打开塞露。另外,手术第一周,刘副主任几乎每天都会亲自叮嘱我的饮食禁忌,后来他才告诉我,因为手术部位和我的个人体质较为特殊,他特别担心术后前期大便过硬导致伤口破裂流血,那会需要再次手术,病人会十分痛苦。在我之前也曾有过几个体质与我类似的病例,他都十分注意,每天亲自叮嘱、亲自检查,在他耐心细致的照顾下,都安全康复出院了。

      在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上,刘付主任有个很好的方法。每当有新病人入院时,刘付主任会根据他的病情,找出先入院尚未出院的类似病例,然后介绍他们认识。于是新旧病患之间就有了细致的交流,这“一对一的帮扶”,可以帮助新病人在心理上打消顾虑,坦然面对手术,并且迅速掌握康复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非常有效。

       刘付主任还是个非常努力上进的人。在承担了门诊、住院手术、下社康中心等大量的工作外,他还利用下班的时间主动参加了许多学习,有时候紧张得晚上9点多回到家才吃晚饭。他说:院长要求我们要中西医结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我们就要努力去做到,我以前是学西医的,要好好把中医知识补上去。就是这样简单朴素的想法,竟让我十分感动、也感觉到惭愧。无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只有努力,才会让人不后悔。等我们老去了回忆时,才不会有遗憾。在刘付主任的身上,我看到了努力进取、奋力拼搏的新时代医生的精神。

      在外二科,你会看到独有的风景,刘付主任的病人们在饭后会三五成群结伴在走廊里来回散步,他们脸上挂着笑容,一脸轻松地边走边交谈,还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走动是康复的需要,但在这单程不到百米的走廊里来回走着,不少人从陌生到熟悉,出院时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了。

       在外二科,你可以看到难得一见的融洽的医患关系。在我的印象中,在相当多的医院里,医护人员碰见病人要么是“救世主”般的居高临下,要么是没有表情的冰冷。而在这个医院的外二科,医护人员和病患见面会互相打招呼,简单地问候,有时甚至可能听到轻松的玩笑话和幽默。虽然外二科的病床也很紧张,医护人员也很辛苦,但他(她)们真的真的很有爱!

        在此,我发自内心地想对李一兵院长、郭文涛院长助理、刘付主任、郭航勇医生、无莎丽娜医生、方丽丽护士长,以及外二科的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医者仁心和无私的爱!

本篇文章作者是文中主人公之一:一位深圳资深公务员、老党员,南下干部,正处级干部,是刘付医生主刀治愈的好痔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