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嗓?吸鼻?抽动症?

滕以书医生 发布于2024-01-10 21:38 阅读量2303

本文由滕以书原创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表现为眨眼、翻白眼、清嗓、咳嗽、咬嘴唇、努鼻子等,严重时会有抖手、踢腿、收腹、发出怪声等。大约1.4%的儿童会患此病,且以男孩多见。抽动症不仅见于普通儿童,也会与多动症、孤独症、学习障碍等以共患病的形式出现,甚至有些“学霸”儿童也会出现抽动症。此外,持续的抽动症也可演化为慢性抽动症或强迫症,且病程相当顽固,难以治疗。

造成抽动症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常见个体因素


1.有些抽动症儿童个性内向,属于“乖巧”型,且有可能是“学霸”。

2.易感素质儿童接受早教或结构式训练,如绘画、围棋、象棋、奥数、练字、拼接玩具等,可诱发抽动,可视其为压力所致。

3.父母期望值高,且以严厉而刻板方式教育,可引发易感儿童发作,是为压力所致。

4.渴望让父母和老师获得满意,可导致儿童过度学习、自勉、强迫,从而引发抽动发作,仍为压力诱发。

5.过敏体质儿童容易发生抽动,如鼻炎、咽炎、红眼病、倒睫、眼睛干涩、皮炎、哮喘、湿疹、荨麻疹、腺样体肥大、感知觉过敏等。

6.多动症、学习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遗尿症等儿童容易合并抽动症。

7.抽动症女孩,在青春期月经来潮前发作频繁,且有痛经史者更明显。

常见环境诱发因素


1.各种压力:包括早教、超负荷学习、父母管教方式不当、简单粗暴、期望值过高、家庭功能失调等。

2.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嗓子痛、上火等。

3.饮食问题:如吃辛辣食物、热天猛喝凉饮、冷热过激食物、肠胃不适、胃痛或痉挛等。

4.躯体不适:如眼部发干发炎、游泳染红眼病、泳池水过凉、皮肤瘙痒、肩颈部不适、长期伏案、坐姿不良学习等,频繁抽动也会引发肌肉劳损。

5.过敏体质:如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咳嗽等等。

6.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夜尿、睡眠着凉、落枕、呼吸不畅、夜间磨牙等。

7.接触电子产品:频繁接触视屏,或无控制玩电子游戏,可增加抽动发作。

8.观看内容过刺激的电视/电影亦可诱发抽动,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

原因知道了,家长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应对呢?




1.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症状,不要紧盯孩子表现。

2.给孩子平和稳定的环境和家庭支持。

3.尽量让孩子忙碌起来,不过度关注自己症状,不要沉溺电子产品。

4.做好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睡眠。

5.做好孩子的学校管理,尽量不要让周围同学嘲笑和歧视他,以免出现心理问题。

6.让孩子学会适度放松,可以每天进行户外活动。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家庭咨询、生物反馈、行为治疗、团体治疗等多种手段。儿童抽动的治疗是多元化的。当我们发现某些紧张因素引起抽动时,首先是消除紧张源,让儿童放松,而不是急于用药、针灸、推拿等,却不去寻找诱发因素。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少儿童一边用药、一边又受到来自环境的压力,而且有些治疗方法可能加重儿童的紧张,犹如雪上加霜,使得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其次,我们要劝导家长对孩子的抽动症状保持镇定,不要自身情绪紧张影响孩子,更不要不时提醒孩子的抽动,这样对孩子抽动的主观控制很不利。


再者,医生在用药方面,视病情而定。家长务必遵照医嘱,规范治疗。达到最佳治疗的关键是深入挖掘和找到环境紧张致病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一步步训练儿童有效控制抽动行为的能力。


家长千万不要跟着焦虑,通常有位焦虑的父母伴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