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鼻炎中最常见的一种。鼻塞、鼻痒、喷嚏、清涕等症状不仅困扰患者的生活,还给患者带来诸多尴尬和痛苦。除此之外,过敏性鼻炎可能导致哮喘、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结膜炎,甚至精神压抑、焦虑、抑郁等疾患的发生,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少患者过敏性鼻炎的久治难愈常常与其治疗观念上的误区密切相关。
那么,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究竟存在哪些误区?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适当的治疗?
误区一:误认过敏性鼻炎为感冒
由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鼻塞、流鼻涕、喷嚏等)与感冒症状十分相似,故而很多人会把过敏性鼻炎误当感冒,随意使用感冒药,反而延误了治疗。因此,区分过敏性鼻炎和感冒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辨别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呢?
1. 你有发烧吗?
感冒:可能会出现发烧;
过敏性鼻炎:不会引起发烧。
2. 你有眼睛、耳朵及鼻子痒吗?
感冒:没有;
过敏性鼻炎:通常会有。
3.你的症状是否持续7-10天以上?
感冒:通常不会超过7-10天;
过敏性鼻炎: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4.你的症状有季节性吗?
感冒:没有季节性;
过敏性鼻炎:每年同一时间会出现鼻炎症状。
5.是否伴有乏力、肌肉痛、头痛、咽痛、胃肠道不适等全身症状?
感冒:通常有;
过敏性鼻炎:没有。
如果患者自己不能判定的话,建议至医院就诊,由耳鼻咽喉专科医生作出判断。
误区二:延误治疗,小事变大
很多过敏性鼻炎患者认为症状是暂时的,对其不以为然,或者因工作学习繁忙而不断拖延。然而,过敏性鼻炎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使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结膜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若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误区三:症状好转,立马停药
许多患者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往往症状稍一缓解就立马停药,导致过敏性鼻炎时好时坏,甚至愈来愈严重。鼻科医生建议,对于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每次发作时要持续治疗l~2个月,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治疗半年;对于间歇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而是继续用药两周左右。
误区四:惧怕激素,敬而远之
过敏性鼻炎目前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和色酮类药等。其中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物为推荐使用的一线药物。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激素的使用常常顾虑较多,尤其是在儿童的使用。那么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到底安全与否?
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可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临床研究表明,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良好安全性,且数周使用推荐剂量的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使用时应遵从医嘱。
减充血剂的局部使用能立即缓解鼻塞等症状,如麻黄素、羟甲唑啉、滴鼻净等,因此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自行使用局部减充血剂治疗。然而,这类减充血剂通常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反跳作用,长期不恰当的使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使患者出现更加严重的持续性鼻塞、鼻腔干燥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减充血剂的使用疗程不宜超过七天。
误区六:听信广告,夸大疗效
市场上目前出现很多打着“中药制成”旗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事实上这些药物里面都含有西药成分,比如麻黄素。虽然对缓解鼻塞等症状有短期效果,然而长时间使用这些药物,可使患者血管失去弹性,导致药物性鼻炎,并对这些药物产生依赖性,不喷就会出现明显鼻塞,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结语:
因此,最后温馨提醒广大患者朋友,过敏性鼻炎不能盲目治疗,应及时就诊,科学诊断和规范治疗,才能获得最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