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还是不切?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滕以书医生 发布于2021-04-14 23:19 阅读量9052

本文由滕以书原创

忙碌且紧张的门诊,两位女家长带着五六岁的男孩子挤进了诊室,应该是孩子妈妈和奶奶吧,孩子妈妈娴熟的拿出了一沓检查资料,说“滕主任,可挂到你的号了,我们是从潮州过来的”。我赶紧接过来资料,大概翻看了一下,提示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说“检查很详细啊,该做的也做了,有没有孩子睡眠的视频给我看看”?孩子妈妈已经拿着手机备在那里,打开了视频,看着那段视频,我都感觉到难受,孩子憋得不行,不停的翻来翻去,憋气的时间大概超过5秒。我看着着急的妈妈和一旁默不作声的奶奶,说,“这个还是手术吧,你们看着孩子睡觉不累吗”?“累,睡眠憋气的时候我都替他着急,我也想做给孩子手术,但爸爸不同意”,妈妈说,“爸爸呢,让他进来我和他讲”,我问道,“他不来,他就是不同意做”。我说那怎么办,让孩子爸带他睡觉,让他感受下孩子睡眠的辛苦。


这个病例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一个小朋友,父母是深圳著名中学学校的老师,因为腺扁肥大的问题,带着孩子在深圳广州各大医院就诊,稍微有点名气的耳鼻咽喉科医生都看了,包括我从不建议使用的混合滴鼻药物都用了半年,我也是建议手术,第一次父母很不接受,很失望的说,“我们就是听说滕医生不建议手术才来找你的,没想到你也建议手术”。我心想辜负你们的信任了,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中午了,病人不多了,感觉他们家管事的是妈妈,我就让孩子爸带着孩子出去了,和孩子妈妈聊了半个小时,举了很多例子,把她的焦虑给打消了,她担心的麻醉,担心的免疫力等等。最终还是在我这里做了手术,术后也很感激。


我想说的是“切,还是不切?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当你纠结、迷茫、不知所措时,千万不要一个人扛着,把这个难题留给耳鼻咽喉专科医生决定吧!


附上当时的图片:图一图二分别是肥大的扁桃体和腺样体,图三是孩子已经明显的腺样体面容


微信图片_20210414231703.pn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