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肚子疼痛,在排便后症状消失?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相当常见,通常可能只是偶尔出现,或者持续一段时间。
若偶尔发生一两次,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是肚子发出的排便信号。但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且持续较长时间,就有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
一、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隐匿的疾病,通常通过常规检查难以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因此患者的症状常常无法通过常规检查得以确诊。
然而,尽管没有器官的结构性损害,患者的不适感却是实际存在的。与器质性胃肠道疾病相比,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其发病通常较为缓慢,且症状呈间歇性发作。
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常与精神压力或应激状态密切相关,例如一些人在紧张或考试时会出现腹泻等症状。此外,白天症状明显,而在夜间入睡后常有所减轻。
二、肠易激综合征常见典型症状表现
1、腹痛或腹部不适: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通常以下腹部疼痛最为常见,夜间发作较少。疼痛的发作和持续时间没有规律性,通常在排气或排便后有所缓解。
2、腹泻:患者常感排便急迫,腹泻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排便量较少,且呈糊状,并含有大量黏液,通常无血便。腹泻通常发生在晨起或饭后,通常每日排便3-5次,部分患者在急性期症状可能超过10次。
3、便秘:患者常感腹胀,并伴有便后不尽感,便秘与腹泻可能交替出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轻微压痛,直肠指检时可发现肛门痉挛或触痛。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伴随有消化不良、胃灼热、精神不振、乏力和头痛等症状。
三、肠易激综合征如何进行诊断?
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国际公认的IBS罗马Ⅲ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排便后症状缓解;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以下症状对诊断具有支持意义,包括: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粪便性状异常(干粪球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便以及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