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谢力子医生 发布于2024-10-02 13:59 阅读量30

本文转载自网络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所以“萎缩”并不是胃容量的减少。
萎缩性胃炎实际上是慢性胃炎基于胃镜及病理的一种诊断,病理诊断是确诊主要依据。胃黏膜萎缩可分成单纯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胃黏膜腺体有肠化生者属于化生性萎缩。
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大部分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
2、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长期浅表性炎症损伤会导致粘膜腺体萎缩,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
3、遗传因素
据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5、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6、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7、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
8、其他
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慢性炎症、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使胃粘膜受损,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