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可以消除肠息肉?肠息肉的几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陈梅医生 发布于2024-11-27 16:18 阅读量339

本文由深圳远大肛肠医院陈梅原创

患者胡先生近期完成了一次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结肠内存在多个息肉。医生建议及时在内镜下进行切除,但胡先生心中存疑:这些不过是“小息肉”,通过药物治疗不就可以了吗?

对于这一问题,医生给出了专业解答:在肠息肉中,结肠息肉和直肠息肉较为常见,它们是结肠和直肠黏膜表面凸起的组织,就像肠管内部生长的“肉疙瘩”。

一旦发现肠息肉,通常会建议采取积极的切除措施,因为无论息肉大小、是否伴有症状,它们都具有潜在的癌变风险,如同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值得注意的是,超过9成的大肠癌病例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的。

因此,一般来说,一旦发现肠息肉,都应尽早进行切除,以防止其引发其他疾病或发生恶变。

实际上,像胡先生这样心存疑虑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在得知自己体内长有息肉后,面对医生的建议时,往往心存侥幸,对肠息肉的认知存在误区。

肠息肉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1可以吃药消除肠息肉?

肠息肉的生长机制与脸上长痘截然不同。痘痘可能因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毛囊堵塞等原因而短暂出现,随后又可能因皮肤自我清洁能力的恢复而自然消退。而肠息肉一旦形成,就不会像痘痘那样自行消失。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尚未研发出能够有效消除已经长出来的肠息肉的药物。因此,对于肠息肉的治疗,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药物,而应该采取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其中,肠镜下切除是目前公认比较好的治疗方式。通过肠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并借助专业的手术器械将其精准切除。

误区2::肿瘤标志物可以查出肠息肉?

在众多医疗检查手段中,尽管许多医院提供了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更为先进的基因检测服务,但这些方法在检测肠道内是否长有息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事实上,要准确筛查肠息肉,目前更被广泛接受的方法仍然是进行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作为一种直观且精确的检查手段,能够直接观察到肠道内部的情况,包括肠道黏膜的细微变化和潜在息肉的存在。通过肠镜,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肠道内是否有息肉生长,以及息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详细信息。这种检查方式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肠道问题,从而有效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误区3切了息肉就万事大吉了?

许多人认为,一旦肠息肉被切除,就可以高枕无忧,无需再进行任何关注或检查。然而,这种观念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对于曾经患有肠息肉的人来说,即使息肉已被成功切除,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复发不仅可能发生在原切除部位,还可能出现在肠道的其他位置。

肠息肉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个人的遗传背景、生活习惯、肠道环境等。因此,即使经过手术切除,患者仍需保持警惕,定期进行肠镜检查。通过复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新出现的息肉,从而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或恶变。

此外,定期复查还有助于监测肠道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他潜在的肠道问题。这对于维护肠道健康、预防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误区4肠镜下切息肉伤身体所以不做?

无论是胃镜还是肠镜,作为医疗领域中的常规检查手段,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且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特别是舒适胃肠镜检查技术的引入,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舒适胃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只需轻松入睡,待醒来时,检查便已完成,全程没有疼痛感且舒适。

对于肠息肉的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镜下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主流。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的压力。在镜下微创手术中,医生可以准确地定位并切除息肉,同时保护了周围组织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由于镜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患者术后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灵活性。

健康提示:

为了有效预防肠息肉,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建议日常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息肉的形成。同时,应尽量减少油炸、烟熏以及腌制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增加肠道负担。

此外,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也是预防肠息肉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对于40岁以上人群以及有家族肠息肉病史等高危人群来说,定期做肠镜检查尤为重要。肠镜检查能够直观地发现肠道内的异常情况,包括息肉的生长。一旦发现肠息肉,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避免息肉恶变的风险。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