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路易七世、凯撒都得过,痛风原来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

李晓东医生 发布于2022-10-30 19:15 阅读量10270

本文由李晓东原创

预防痛风,你我需行动!!!


痛风,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新危机,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达1.2亿,痛风患者约1700万,青壮年因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的急性痛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屡见不鲜。



痛风到底是什么?


“痛风”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籍里,又称:痛痹。


据《元史•列传第五十五》载,他“过饮马湩,得足疾”,这里的“马湩”就是用发酵马奶酿造的马奶酒。喝酒诱发下肢关节痛,这正是典型痛风发作的特点。



痛风又被称为帝王病、贵族病、富贵病,这个病,穷人想得还真不容易呢!所以呢,如果你得了这个病,恭喜你已经进入富人阶层啦......



古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法兰西帝国的路易七世,还有大名鼎鼎的元世祖忽必烈,都曾深受其害。



痛风发作的典型过程是:上床睡觉时还好好的,后半夜因脚痛痛醒,而且越来越重,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严重者还可出现头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有时还被误认为感染。

绝大多数痛风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大脚趾的关节。严重者逐渐向上蔓延,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经常发生。



那痛风到底有多痛呢?


都说生孩子是12级疼痛,很多人在体验模拟分娩时,到7~8级就已经觉得生不如死了。然而......痛风的疼痛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是“痛中之王”



痛风被许多人认为是“天下第一痛”。英国著名漫画家詹姆斯·吉尔瑞于1799年发表的《痛风》的漫画,将痛风描绘成一个正在啃噬人脚的黑色魔鬼,形象而深切地表现出痛风病人的痛苦。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医生托马斯·西德纳姆将痛风描述为:“凌晨两点光景,他在大脚趾的尖锐疼痛中惊醒,起初尚和缓的痛感愈演愈烈,一会儿是韧带的剧烈拉扯撕裂,一会儿是噬咬般的疼痛,一会儿又是压迫感和收缩痉挛。与此同时,患处的感觉如此尖锐切肤,就连被子的重量都变得难以承受,若有人在房间走动发出声响,也会感觉忍无可忍。”

相信有过痛风经历的人都会有这种撕心裂肺的感受。

现代医学把痛风解释为:因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简单来说就是,蛋白质分解为嘌呤合成尿酸,或者在关节处形成结晶进而压迫神经。


如果把人体的血管当成马路,那么蛋白质就是公交车,嘌呤就是落单没赶上公交车的人,尿酸就是打车回家的嘌呤。



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也就是减速带,车到这里都得慢悠悠的开,如果打车回家的嘌呤一多了,就堵上了。


痛风有原发性跟继发性之分,也就是先天性跟后天性,超过10%是家族遗传的。原发性痛风就跟有的三线城市一般,公交系统几近瘫痪,先天无法处理掉正常数量的嘌呤。


而继发性痛风,绝大多数是吃出来的,就跟一线城市一样,纯粹是自己作怪,拼命买车,人也拼命往城市里挤挤,不堵才怪。


痛风是一个很复杂的疾病,根据嘌呤的不同来源,人体尿酸的来源途径也一样分为两个,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就是我们吃出来的嘌呤经分解后变成尿酸,这个因素占20%,内源性是我们人体自身产生的嘌呤代谢出来的,而且80%都是自身产生的。所以,内源性远远大于外源性。所以它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尿酸在人体是有一定容纳度的,人体最多可以容纳1200mg的尿酸,我们正常人每天代谢的尿酸也就750mg,三分之二的尿酸通过肾脏变成小便排出,三分之一的尿酸通过肠道变成大便排出体外。但是,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如饮酒,暴饮暴食,剧烈运动等,我们身体产生的尿酸增多超出了人体的容纳量,或者是排泄功能障碍如肾功能不好,肾衰,使尿酸排泄不出去,堆积在血液里,就会导致高尿酸血症。


痛风的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越高,痛风发作越频繁,而且发病年龄也越早。


研究证实:血尿酸≥600μ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为30.5%,血尿酸<420μ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仅为0.6%;而血尿酸<420μmol/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5岁,血尿酸≥520μmol/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39岁。


这个时候尿酸顺着血液走,不管走到哪只要达到溶解饱和度析出盐结晶准疼,这便是痛风了。尿酸盐还可能在肾脏内析出,引起痛风性肾结石、痛风性间质性肾炎。因为温度越低,析出的就越多。


心脏就像暖气的动力泵,把热量传送到身体各处。手脚部位离心脏较远,热量流失多且没有能发热的肌肉,故而温度较低(手脚易冰凉)。就如同同量的糖分别放在凉水与热水中的效果一样。尿酸盐结晶产生后会有一批吞噬细胞来清理这些结晶,谁知道它消化不了,结果就撑死了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尸体和尿酸盐结晶都堆积在那里形成了大包。这样就形成了痛风结石。


但高尿酸血症未必都发生痛风。在某些条件下,比如酗酒、关节损伤、局部温度降低、局部pH降低、疲劳等,促使尿酸在关节内形成尿酸结晶,从而诱发痛风发作。

由于手、足部血液供应较差,皮温较低,组织液pH低,而趾骨关节承受压力大,容易损伤,尿酸容易在足部关节形成结晶,所以痛风性关节炎多发生在手和足部关节。




血尿酸忽高忽低也容易诱发痛风发作。血尿酸突然升高,尿酸在关节的滑液中形成针状尿酸盐结晶;而血尿酸突然降低,则可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出针状尿酸盐结晶。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那么

痛风时应该进行哪些检查?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且听下回分解,敬请期待!


指导医师

李晓东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硕士研究生、痛风专家

获得科技进步奖五项,在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国家发明专利八项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