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正常情况下,儿童在3-4岁开始就可控制排尿,如果随着年龄增长仍经常尿床,医学上称为遗尿症。遗尿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内向孤僻、胆小恐惧、好发脾气,3岁之后,孩子会进入心理发育和性格成熟关键期。
疾病症状:
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急、尿流细、尿频等症状。
疾病原因:
1、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产生遗尿。
2、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3、心理因素:如孩子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经常挨家长教训,失去照顾。
4、脾气因素: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孩子。
5、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疾病危害:
1、尿床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尿床,体内的营养物质缓慢流失,并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及钙的吸收和合成酶的生成,孩子出现个子矮小、瘦弱、虚胖、腿短、阴茎小、睾丸大小不等等,调查显示:尿床孩子比正常孩子矮2-5厘米。
2、尿床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孩子智力低下,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多动等,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孩子低
3、尿床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由于世俗的偏见和孩子内心的原因,95%的尿床孩子造成性格缺陷,出现行为异常,如孤僻、内向、自卑、胆小、不合群,恐惧集体生活。
4、尿床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差,易生病。
疾病检查:
1、病史:注意有无遗传因素,遗尿是否由婴儿开始,后来才出现者及日间有排尿症状者可能继发性遗尿。
2、体格检查: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
3、实验室检查:应进行尿常规或尿培养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疾病等。尿比重测定排除因血管加压素缺乏所致的遗尿。
4、X线检查:平片观察有无脊柱裂。
5、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检查观察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压测定观察有否无抑制性收缩。
疾病诊断:
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
2、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疾病护理:
1、声音叫醒法。经常发生遗尿的孩子,他的遗尿时间往往相对固定在半夜的某一段时间里。家长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时间前叫醒孩子,或用闹钟叫醒孩子,让他自己起床小便,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形成条件反射。
2、自我催眠法。孩子上床睡觉后让他闭上眼睛,想象夜里一有尿意就要自己起床小便,一直想到睡着为止。这样,孩子往往在夜里有尿意时会自觉地醒来小便。
3、膀胱锻炼法。告诉孩子白天要多吃流质的东西,多喝水,使膀胱内容量增加,然后鼓励孩子白天憋尿,尽可能延长排尿时间。
4、减少膀胱容量法。遗尿的孩子应从下午4点以后就不再吃流质饮食,菜里面少放些盐,让孩子少喝水。临睡前尽可能排空膀胱内的尿液。
疾病预防: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督促孩子睡前排尿,睡前3个小时,不要让孩子喝饮料或水。
2、督促孩子白天多饮水,增加尿量,并训练孩子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
3、当孩子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力。
4、在饮食方面,晚饭菜中少放盐,并尽量少地摄入水分。
5、另外,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注意事项:
1、尽量让孩子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因为这类食品会在孩子体内产生反应,使膀胱膨胀,造成容量减少,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现象会造成孩子夜间过于熟睡,不易醒来,导致尿床。
2、因为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过多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易导致孩子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而出现遗尿现象。所以,家长在日常饮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尽量避免食用多盐、多糖或生冷食品,多盐和多糖都会导致孩子爱口渴,然后会大量饮水而造成多尿。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4、家长要适当的控制孩子食用柑橘、西瓜、甘蔗等水分较高的水果,因为这类水果利尿作用明显,易导致发病或加重病情,所以要尽量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