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患儿,男孩,7岁,是一个喜欢吵闹、坐不住的孩子,下课时喜欢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上课时喜欢蹲在凳子上,被老师形容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经常喜欢推搡别人,蓄意破坏别人的东西,老师经常收到同学对他的投诉,而且在课堂上喜欢玩小纸条,对于老师的提问从来不会举手回答,并且经常突然离开座位,没有规则和纪律意识;在课间操时,手脚不停地动,喜欢东倒西歪,摇摇晃晃的。日常完不成课堂练习,家庭作业也是需要妈妈监督才能勉强完成,考试时容易注意力涣散,一份试卷经常只写几道题。一年级,学习成绩班上倒数。日常在家里做事拖拉,喜欢睡懒觉,没有时间观念,喜欢跟妈妈对着干,表现任性、冲动;对看电视很感兴趣,家庭作业对他来说也特别困难,常常忘记写作业,或将作业本留在学校,或忘记把课本带回家,有时带错课本,经常弄丢自己的东西;做作业时,需要父母督促,拖沓,边做边玩。
案例诊断
通过案例分析,患儿出现了多动症的典型症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坚持完成一项任务,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缺陷的症状,即使是在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时也是一样,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同时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通过以上分析该患儿具有多动症倾向。
案例分析
家庭因素
通过家长访谈了解到,妈妈平时喜欢贬低孩子,管教孩子容易情绪化,监督孩子写作业时缺乏耐心,经常会说“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这么让我生气”等话语,这样不仅伤了孩子自尊心,而且形成了心理暗示,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个差劲的孩子,我没有办法让妈妈满意;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妈妈过于严厉,爸爸则是对孩子放养,偶尔送给老人带,导致孩子从小处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缺乏良好的生活作息和生活习惯。
学校因素
通过家长访谈了解到,孩子因注意力缺陷导致学习成绩在班上倒数,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经常在班上当众斥责孩子,导致其他同学也孤立孩子,从而对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矫正策略
建议,先尝试家庭行为矫正:
1、首先要制定家庭良好行为的基本规则,并要求家中每一个人都要按要求去做。规则应简单、明了,家中所有人都能理解并同意按规则去做。如外出回家要洗手、最后一个离家的人要关掉家中所有不必要开的电源等,孩子起床、吃饭、玩耍、作业、看电视、游戏、睡觉规律等。可将这些规则张贴在醒目之处,也可用图示。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做到或者破坏了规则时该怎么办?奖励和惩罚的条款是什么?
2、要应用强化理论,如果孩子按照规则做了,就应该立即受到表扬和奖励,以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如孩子没有按规则去做,应及时对孩子进行批评,以克服缺点,避免重犯错误。
3、良好行为的养成有一个过程,正常儿童也会出现反复现象,而多动症儿童道理虽然明白,但自控能力差,做起事来就往往是冲动式的,不考虑后果,所以经常会犯“老毛病”。因此对多动症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一定要有耐心,允许孩子出现反复,但通过表扬让他懂道理,不断的表扬让他习惯成为自然,建立起良好行为习惯。
4、当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并固定后,可开始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渐扩大良好行为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