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新冠感染用药需知

佘生林医生 发布于2024-12-30 10:00 阅读量61

本文由佘生林原创

疫情防控、临床治疗、医学研究的大量结果和数据表明,全面开放已经是一种必然之路,同时,经济发展、人们正常生活和社会和谐的需求同样决定了全面开放势在必行。专家表示,全面开放后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的朋友同样大概率也会感染新冠,心理疾病常常需要规律长期服药以避免复发,那么感染新冠后精神科药物是否需要适时调整,是广大患者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此,基于医学常识、临床经验及精神药理学的知识,谈一下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发热影响:

感染性疾病伴发热,其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含量和活性都大大低于正常人,其代谢药物的能力降低,此外,发热对药物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亦可能存在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发热往往会导致患者体内的消除速率降低,血浆浓度升高;此外高热会导致患者嗜睡,如果精神科药物有镇静影响,容易出现药效的叠加,因此,如果患者朋友出现高热,特别是持续高热,建议适当减少精神科药物;如果是低热,需要考量多个因素,如精神科病情的稳定程度、发热持续时间、具体所用药物种类,个体用药的反应再具体决定,甚至需要动态调整,因此需要咨询医生,一般来说,短暂低热及时处理是不影响精神科用药的;

2.新冠治疗药物影响:

(1)对症处理药物抗组胺药氯苯那敏是常见的感冒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为肝脏代谢酶CYP2D6抑制剂,可降低相关药物的代谢(如阿立哌唑、利培酮、奋乃静、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2)对于呼吸道症状严重,需要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是肝脏代谢酶CYP2D6诱导剂,可加快相关药物的代谢(同前);

(3)对于有消化道症状,需要使用奥美拉唑,其为肝脏代谢酶CYP1A2诱导剂,会加快相关药物代谢,减低药效(如氯氮平、奥氮平等);而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亦通过肝脏代谢酶CYP1A2代谢,可能也会影响降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肝药酶的影响是轻中度的,既使调整剂量,常常调整的幅度不大,如果躯体情况良好,用药剂量不大,药物相互影响往往有限,临床上有些患者亦不需调整用药;

综上,除一些特殊情况,精神障碍患者罹患新冠是可以正常用药对症处理的,精神科用药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如有上述特殊情况,或其他躯体不适,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剂量即可;

新冠病毒的患者预后绝大多数良好。仅少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新冠预后良好的精神障碍患者,药物是不需要长期调整的,即使是调整药物,也只是在新冠相关症状严重时短暂调整,如症状缓解,精神科用药还是要尽快恢复之前剂量,以便维持治疗。

对于极少数新冠预后不佳,有长期残留症状或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精神科用药有必要长期调整的,因需权衡的个体化因素较多,具体还请咨询医生;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