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失眠几乎是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在难治性睡眠患者诊治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患者对睡眠常识缺乏了解,对常见的睡眠卫生缺乏认识,而这又是我们睡眠障碍治疗的基石,因此无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我们都需要了解以下关于睡眠的常识。
一、如何才是一个正常的睡眠
1.关于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青壮年需要7~9小时睡眠,少年和幼儿增加1~3小时,老年人减少1~3小时。有人认为,晚上一定要睡足8小时才算正常。其实,睡眠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需要睡足10个小时,次日才有充沛精力;有的人只需睡5~6个小时就够了。区别“觉少”和失眠的关键并不在于睡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次日的精神状态,“觉少”的人虽然睡眠时间短,但第二天精力充沛;失眠症患者晚上睡不着,第二天精神萎靡。
2.强调睡眠质量:上床半小时内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只醒一次,无间断多醒或早醒;不做梦或少梦;睡眠深沉,不易受环境干扰而惊醒。相对睡眠时间,质量更重要。
3.常见的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饭后不喝咖啡、茶及含酒精的饮料,不要吸烟;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一般地说,最佳睡眠时段为晚10时~次日清晨6时,老年人为晚9时~次日清晨5时,儿童为晚8时~次日清晨6时。大家应遵照生物钟的运行规律,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都应有固定的习惯,不要轻易改变。最重要的是,当有睡意的时候,一定要马上睡觉。卧室内避免强光和噪声,温度适宜;不要在睡觉前想今天的烦恼与明天的工作;睡前不吃过多的、辛辣的或油腻的食物;也不要看惊险刺激的小说、电影或电视;如果你20分钟内无法入睡,起来做点事情直到有睡意;失眠者白天不要午睡;不要勉强睡觉,睡不着时,可听轻音乐助眠;注意睡姿,双腿弯曲右侧卧位;睡前用热水洗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利安眠;;睡前喝杯热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有轻度催眠作用。
二、以下我们常见的不正常的睡眠打开模式,我们在此特地列出:
1.许多上班族工作日缺觉,周末大睡特睡,试图“补觉”,这种做法正确吗?适当“补觉”可以视为对“缺觉”的一种“补偿”,有助于恢复精力。不过,若睡眠时间过长,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睡眠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少了,都不行,过多“补觉”其实是一种无效睡眠。
2.日常小睡、打盹,这种做法正确吗?
很多患者夜间睡眠不佳,而经常日间小睡、打盹,甚至我们在公交车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乘客头枕靠背闭目养神,一些年轻人更是睡得“东倒西歪”。实际上,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因为人们只有在经历“深睡眠”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消除。在汽车上睡觉、打盹,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人很难进入深睡眠状态,消除疲劳的作用不大。
3.睡前喝酒可以助眠,是这样吗?不少人喜欢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有助睡眠,有的失眠者还以此作为治疗失眠的手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酒精的最初反应是诱导睡眠,但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觉醒和睡眠的断断续续。也就是说,尽管人在喝酒后可以较早入睡,但喝酒带来睡眠质量却是非常糟糕的。调查显示:在10个慢性失眠者中,就有1个是酒精惹的祸。睡眠实验研究表明,睡前喝酒虽能缩短入睡时间,但会使睡眠变浅、中途觉醒次数增多,使睡眠变得断断续续。酒精看似对睡眠有益,实则会严重干扰睡眠。
4.睡前多运动,把自己搞得很累,更容易入睡吗?很多人认为,睡前做些运动,把自己搞得很疲劳,更容易入睡。其实不然。临睡前过量、剧烈运动,会令大脑兴奋,反而不易入睡。正确的睡眠主张是睡前4小时不要剧烈运动,但日间的适当出汗的运动是非常有助于睡眠的,一般提倡每天20-30分钟适度适当强度的运动(睡前5-6小时)
5.“数绵羊”有催眠作用吗?“数绵羊”会使大脑处于“计算”或“分析”的状态,得不到充分放松,常常会“越数越清醒”。
三、基于以上一些睡眠常识,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同时为自己设定以下目标:
目标1:自我训练,实现真正的规律作息
1、在基本固定的时间起床及就寝,周末也不要相差过大。
2、无论前一天晚上睡了多长时间,3小时还是7小时,尽可能在固定的时间起床,不要赖床或睡回笼觉。这其实有一定难度,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你的睡眠会越来越好。
3、如果你前一天晚上没有睡好,白天感到疲劳,那么想小睡一会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你可能会在短期内精力充沛,但睡眠周期会越来越糟。因此,白天可以可适当休息,但不要躺下或打瞌睡。
目标2:建立卧室/床与睡眠的强有力联系
1、只使用卧室睡觉或进行性生活,不要在床上阅读或看电视。
2、只有在感到困的时候才上床。
3、如果你睡不着,那么就爬起来,走走或听听轻音乐等。
4、尽可能减少你醒着呆在床上的时间。如果你能够稍微多睡一会儿,那么就逐渐延长你在床上的时间。
目标3:避免就寝前的过度刺激
1、下午3点之后,避免摄入咖啡因。
2、在你试图躺下入睡至少2小时之前,停止活跃的脑力劳动。
3、尝试每天锻炼一下,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睡眠;如果你累了,就稍微锻炼一会儿,尽力即可。然而,尽可能不要在晚上锻炼,因为这可能构成刺激,进而影响睡眠。睡前4小时不要剧烈运动。
4、建立一个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遵循的“仪式”:可能是泡澡或淋浴,一段明快的阅读,或者一些具有疗愈效果的音乐。
5、避免就寝时过饱,晚餐后至少2-3小时再试图睡觉;如有必要,可以吃少量零食。
6、考虑学习一套放松锻炼方法,白天及晚上躺下入睡前加以练习。松弛训练的方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员。
7、不要试图使用酒精镇静助眠。酒精或许可以帮助你入睡,但事实上,你这一晚上很可能得不到真正的休息。
四、在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原因,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
失眠可以视为正常调控睡眠的神经生理机制失调而产生的现象,其病因会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心理与行为因素经常在失眠的慢性化扮演重要的角色。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个有实证研究基础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矫正心理与行为因素对于睡眠调控机制的干扰,进而有效治疗失眠。对于具体专业的治疗也欢迎各位病友进一步咨询。